马克思说:“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她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1]。由于形成和发展轨迹不同,不同的社会,形成的道德规范以及由此构建的道德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对不同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中的道德教育客体进行透彻、深入分析基础上的比较,能够在借鉴国外道德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我国道德教育建设步伐。
1 道德教育客体及其重要性
客体是与主体相对应的存在,哲学上是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道德教育客体是指:道德教育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人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马克思对人给予高度关注,他的有关人的论述散见于他的各种著述中:“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人的自然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的类本质;“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2]道德教育的历史与实践表明:任何道德教育活动要想真正卓有成效,就必须建立在对人的充分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由于道德教育面向社会各阶层,具有广泛性,因此,本文选择青年这一具有代表性的道德教育客体作为研究对象。青年的特殊地位——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决定了这一群体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 中外青年道德价值观状况分析
2.1 改革大潮中的中国青年道德价值观
我国青年一代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在中西文明特别是中西青年道德观的冲突与交融中,道德观念深刻体现着时代变迁的痕迹。当代中国青年的道德价值观既反映了中国社会从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道德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反映。
从当代中国青年的道德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种趋势和特点:
(1)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倾斜。这主要表现在当代青年如何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问题上。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爱国主义情怀仍是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血液深处的情感。当代青年依然能像他们的父辈一样,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大多数青年人认为“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表现了青年人先国家后个人、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道德价值取向;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中国青年的道德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对待“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一命题的态度上,虽然有70%的左右的青年表示“赞成”或“有点赞成”,但也有16.8%的青年表示“反对”或“不太赞成”,认为大河是涓涓小河汇集而成的,没有小河就没有大河,有人甚至提出了“小河无水大河干”的相反命题。其实这一命题本身并没有错,但问题在于它带有片面性,过分强调个人;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看,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利己与利他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当代中国青年则更倾向于互动式的人际交往模式[3]。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行为是建立在互动的基础上的,只有当“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真正成为道德共识,才具有意义和价值,否则,仅部分的人认同便会助长个别人的贪念。青年人认为,这类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是引入补偿机制,使吃亏的人得到相应的补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由此可见,今天的中国青年在人际关系上已经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们大多数人主张真正建立起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平等互利的和谐人际关系。
(2)自我价值取向攀升。从当代青年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关系中,自我价值取向攀升的趋势已经显现,但这一趋势的显现不仅限于此。在改革开放以前,青年的道德价值观念始终与社会和国家的总体价值观念保持高度一致,而如今,中国青年已经从盲从的状态中走出来,道德主体意识已经觉醒,他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价值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并开始有自己的道德价值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他们崇尚自我,在主张张扬个性的同时,要求人与人的相互尊重,追求个人发展,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3)进取精神与实用观念并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他们的道德意识中,更多是诸如竞争、效率、公平、公正、创新、务实等新观念,体现了当代青年积极进取的一面,反映在道德价值观上,则主要表现为竞争意识的增强。但受制于道德的继承性,当代青年身上还有几千年来奉行的“无为”、“不争”、“知足者常乐”等中庸思想。可见,虽然在道德认知和态度上,青年人对竞争显示出极高的认同与渴望,但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又会在行为上表现出对竞争的恐惧。这一点,可以从大学生择业中看出来。在职业的选择上,相对那些风险大、挑战性强的工作,多数大学生更愿意从事那些高收入、既稳定又有保障的工作。“这种渴望竞争又逃避竞争的困惑和冲突使当代青年选择了更加务实的生活方式,以求得内心的平衡”。于是,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把求真务实作为生活的信条,体现为更加关注与他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诸如健康、个人事业的成功、婚姻家庭美满幸福等具体价值目标。在他们看来,对自己负责是对他人、集体、国家负责的必要条件,否则就是虚伪的、不道德的。这表明当代青年的道德价值观念正朝着现实化取向延伸。有时,这种现实化取向甚至还表现为一些青年过分看重物质利益,贪图享受,讲求实惠。在他们的意识里,道德理想被看作是虚无缥缈的东西,高不可攀,太不实际,而最实用的,就是金钱的多少和物质的享受。 上一篇:中外个人所得税法的比较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