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

《聊斋志异》动物引识仙草母题的佛经文化溯源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8

《聊斋志异·鹿衔草》叙述:“关外山中多鹿。土人戴鹿首,伏草中,卷叶作声,鹿即群至。然牡少而牝多。牡交群牝,千百必遍,即遍遂死。众牝嗅之,知其死,分走谷中,衔异草置吻旁以熏之,顷刻复苏。急鸣金施铳,群鹿惊走。因取其草,可以回生。”写某地之人不惜残害动物以获取灵药。动物为自己或同类疗伤治病,其实是某些动物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农学丛书》收明人袁达辑、清人朱丕霞注《禽虫述辑注》称:“虎食青泥而解箭毒,雉察地黄以点鹰伤。”至于说“本世纪七十年代国外报导过类似发现,并据此找到了为人治病或疗养的一条新途径。外国人的报导比上述记载晚四百多年”[1],则未必确切。追溯《聊斋》文本的中外渊源可验证这一点。

一、动物崇拜对于传统母题的广泛介入

原始人认为,动物具有人的智慧。中国古人也总是觉得动物的某种本能是有意识的。常璩《华阳国志》载古哀牢国,“有貊兽食铁,猩猩兽能言,其血可以燃朱罽”,按貊又作貘,郭璞注:“似熊,小头庳(矮、短)脚,黑白驳(相杂),能舔食铜铁及竹骨。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山海经·中山经》郭璞注:“邛崃山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驳,亦食铜铁。”《后汉书·哀牢夷传》注引《南中八郡志》:“貊大如驴,状颇似熊,多力食铁,而触无不拉。”动物学家指出“貊”即大熊猫[2](卷四,P434)。动物的新奇特点给人以新奇感受,传闻叙述带有对殊方异物的敏感和博物兴趣。托名东方朔的《洞冥记》可证:“天汉二年,帝升苍龙阁,思仙术,召诸方士言远国遐方之事。唯东方朔下席操笔跪而进,帝曰:‘大夫为朕言乎?’朔曰:‘臣游北极,至种火之山,日月所不照,有青龙衔烛火以照山之四极。亦有园圃池苑,皆植异木异草;有明茎草,夜如金灯,折枝为炬,照见鬼物之形。仙人宁封常服此草,于夜暝时,转见腹光通外。亦名洞冥草。’帝令锉此草为泥,以涂云明之馆,夜坐此馆,不加灯烛;亦名‘照魅草’;以藉足,履水不沉。”

因动物行为启发而得疗病仙草,当起自刘敬叔《异苑》卷三:“元嘉初,青州刘幡射得一麞,剖腹藏,以草塞之,蹶然起走。幡从而拔塞,须臾复还倒。如此三焉。幡密求此种类,治伤痍多愈。”同卷还称:“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馀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受到麞、蛇自疗自伤行为启发,人们也认识到特定药草的医用功能。祖冲之《述异记》的异文还复述:“青州有刘憣者,元嘉初射得一獐,剖腹,以草塞之,蹶然而起,俄而前走。憣怪而拔其塞草,须臾还卧。如此三焉。憣密录此种求其类,理创多愈。”《梁书·处士传》写阮孝绪孝诚感天:“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薓(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及时出现的鹿仿佛专为指引孝子获取救母之药似的。宋人载:“处士刘囗隐居王屋山,尝于斋中见一大蜂,罥(缠绕)于蛛网。蛛往逼蜂,反为所螫,坠地、俄顷,珠鼓腹欲裂,乃徐徐行入草,啮芋梗微破,以疮就啮处磨之。良久乃消,轻捷如故。”[3](卷八,P775)时人有理由相信那些奇特的动物对孝子、隐士的救助,是作为山神信使暗中驱遣。而与蒲松龄生活的淄川相距并不算近也不算特别遥远的北方蒙古族地区,流传久远约15世纪定型的史诗《江格尔》(《江嘎尔》),也有仙草救助英雄母题。说江嘎尔进入地下世界,身受重伤,只好夺来公鼠所衔树叶:“江嘎尔用一片树叶,救活了母鼠,把它放走。江嘎尔虔诚地祈祷,把树叶放到嘴里嚼碎,把树叶涂在右胯上,伤口立即愈合。江嘎尔又吃了一片树叶,立即站起来奔跑。黑暗中看到光明……”[4](P143-144)这是否等于说蒲松龄也受到了一定的跨文化影响?何况,蒲松龄先祖一说即蒙古族[5](P128-140),或许这种仙草崇拜的情结还受到蒙古族民间史诗的陶铸。

前辈学者已找出《聊斋志异·鹿衔草》的两则先在文本,一是《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引《感应经》:“《异苑》云: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馀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另为《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九:“天名精,一曰‘鹿活草’。昔青州刘忄尽,宋元嘉中射一鹿,剖五脏,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忄尽怪而拔草,复倒。如此三度,忄尽密录此草种之,多主伤折,俗呼为‘刘忄尽草。’”[6](P248-249)需要补充的是《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九:“建宁郡乌句山南五百里,牧靡草可以解毒。百卉方盛,乌鹊误食乌喙中毒,必急飞牧靡上,喙牧靡以解也。”《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等还引张华《博物志》旁证:“麋,千千为群,掘食草根,其处成泥,名曰‘麋畯’。民人随此畯种稻,不耕而获,其收百倍。”人们关注动物无意识活动对人类的功德,而动植物不同物种属性之间相克的原理,也一并被发现。
上一篇:中外儿童钢琴教育浅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