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

相近题材中外纪录片对比 ——以《大国崛起》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7

《大国崛起》是由周艳执导的12集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于2006年11,13日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首播。该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了国家崛起的历史规律。

列国图志(Discovery Atlas)是探索频道和其下属的HD剧场联合打造的人文类电视系列纪录片。于2006年10月1日开始首播。下面我将从两部纪录片的拍摄配音,叙事角度,和表现方式来分析两者区别。

一、拍摄配音

我们知道纪录片配音解说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加以电视化,戏剧化的表现形式。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它起到一定画面补充,镜头转换留白的作用。我们来看一段大国崛起的配音稿,这是一篇关于苏联风云新途的配音稿:

1917年11月7日,对于苏联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不仅仅代表着苏维埃政府的但是,也代表着共产主义事业是胜利。而这在晚上9点40分大炮的怒吼声中诞生了。

在短短的二十年里,在这个年轻而有活力的政府带领下,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强大的工业化国家。

这是从沙俄帝国建立,从披得大帝改革以来的两百多年里,俄罗斯民族第一次站在世界的最高点,这一次并不是靠以往的凶悍和勇猛,而是靠真真正正的综合国力。

事实上,从苏维埃政权建立开始,他们就走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披荆斩棘,在发展的道路上不停探索。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巨大的牺牲维护了正义,是和平的曙光早日来临,并且在战后保持着前世界范围内的庞大影响力。那么这种发展的过程和模式是怎样运行的呢?

再看一段《列国图志》中国篇的配音稿在中国遥远的南方有一片叫做龙山的稻田。今天,正是每年水稻栽种的第一天。“现在正是最重要的季节,大部分作物都在这个时候下地也得耕,水稻田也得收拾。”廖女家种植的是中国最主要的食物之一:水稻。他们一辈子都在这片梯田上劳作,他们的家族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二十多代。

我们可以看到两部纪录片的优点都是解说比较有矛盾故事性。《大国崛起》的配音稿是以历史为脉络的介绍式的解说。这样虽然会有很强的逻辑性,但真实性和趣味性会少上许多。而《列国图志》有了采访同期声这段文字描述就有了很强的生机,评价新闻节目的一个公式:话题牵引+逻辑推演+人格化表达,新闻原有价值,这里的人格化表达在纪录片配音也同样适用,有较强的人格化表,达哪怕只是对着文字也会让人有很强的信服感。

二、戏剧化叙事结构

《列国图志》是一款探索和人文结合的纪录片,主要的轴线是大众对事情的认知逻辑。这一款纪录片通过逻辑的认知作为叙事结构的主体,在叙事的过程中穿插各种事件的分析,不仅简单明了,而且仅仅的贴合纪录片的播放主题,强化了纪录片的内容和效果。

纪录片中戏剧化的叙事结构,将现代与传统来回的交替,通过简单的小人物的故事,构建了纪录片的构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得纪录片的每一部分也藕断丝连,深化了纪录片的深意。比如说在纪录片中通过中国传承文化的面貌与改革之后的面貌进行强烈的对比,任务出现的顺序也是交替出现,生动传神的体现了各自代表的特点。在开篇提到的龙山梯田的廖女士就是传统的代表,而在出身相同却在伤害打拼的宋风就是现代的代表。

《大国崛起》的叙事轴线主要是实践和空间,通过时间和空间的交叉叙述能够将历史的事件徐徐展开,客观的表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这样的叙述方式,能够在大的范围、大的场景、跨度大的体裁中得到很好的展示。同时也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展示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之间的场景,并且进行有机的穿插和纪录,增强叙事的趣味性。

两部纪录片在此各有千秋,大国崛起全面的展现了还原历史。列国图志则是更偏注重生活化的记录。

三、视听结合表现

记录片的视听相结合的表现也是组成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大国崛起》中大量运用专家访谈的形式来介绍所展现国家的历史风貌如采访: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教授让·吕克·杜米纳克当路易十四说“朕即国家”时,他实际上是在说三件事。首先他代表国家,然后他统治国家,最后他是国家精神具体化的表现。跟当时的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因为法国不仅有君主的政体,更有一套强大的国家机器,这套国家机器允许法国首先可以深入地发展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同时建筑了很多要塞、城堡,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一场战争。
上一篇:澳门美术的起源与流变
下一篇:没有了